分卷阅读849 (第2/2页)
养子,并记入高家族谱,和杨家其他男丁一样,能够读书科举。 可是他却不能辩驳。总不能说杨家不认他不是因为他娘是暗门子,而是因为他爹要争族长之位吧,那样一来非但把外室子的名头坐实了,也给早已去世的杨老太爷冠上伪君子的臭名。 高蕴浑身发抖,除了“一派胡言”、“信口雌黄”,却也说不出什么。 御史们当然也没有真凭实据,说白了就是道听途说,无论是皇帝还是都察院和吏部,谁也不能因此就让他滚出内阁,可是人言可畏,这件事既能闹到金銮殿上,也就没有人会怀疑它的真实性。 且,高蕴能进内阁,杨善宗暗中出力不小,如果杨善宗和高蕴没有瓜葛,会搭上杨家的人脉和银子,为高蕴铺路吗? 而且高蕴进入内阁之后,提携过杨家两个子弟,还有的虽然不是他直接出面,可也与他有关系。 上至皇帝赵极,下至满朝文武,在心里是全都信了,看高蕴那副有苦说不出的样子,十有八、九,他就是杨家的外室子。 朝会之后,高蕴稀里糊涂就回家了,只觉得晕沉沉的,他连死的心也要有了。 隐藏了这么多年的秘密,却在他达到仕途巅峰时被揭得体无完肤,他恨不得今天的一切都是梦。 没有传言,御史也没有在朝会上参他,没有,全都没有。 可是他还没有走过影壁,便忽然清醒过来。 他这是怎么了,他回来做什么? 而且出了这么大的事,皇帝不是应该把他留下问问清楚吗?是皇帝压根没留,还是他精神恍惚没有听到太监叫他? 一定是他那时恍恍惚惚,没有听到。 他是当朝首铺,肱骨之臣,在金銮殿上被人垢病,皇帝怎会不私下里问问他? 他转身拔腿就往门外跑,坐上轿子,又回宫去了。 高蕴猜错了,赵极千真万确没有开口留下他,而是留下了韩前楚和邹尚。 他让邹尚把在榆林卫的所见所闻讲给韩前楚,其中包括赵宥的战备情况。 韩前楚听得惊心动魄,赵宥哪来这么多的银子?仅在榆林,便有数十门火炮。 他问邹尚:“邹指挥使,先前不是说赵宥的火炮是他从瓦剌买来的吗?你看清楚他还有红毛火炮?” 虽然战报里也有关于赵宥火炮厉害的描述,可那都是在战场上看到的,邹尚长期以后深入敌后,他甚至多次进入赵宥大营之中,他的情报比斥侯还要精确。 邹尚道:“我从未见过红毛火炮,不知道是什么样子,但是赵宥的火炮与我们大周军队的不一样,而且威力巨大。” 大周军用的火炮是改良后的瓦剌火炮,所谓改良,也就是把俘获的瓦剌火炮拆装后,仿造出大周火炮,但是改良效果并不理想,威力参差不齐,就连射程也不稳定。 韩前楚道:“邹指挥使可还记得那些火炮的式样,我找人去看看。” 邹尚当着赵极的面,根据自己的记忆画了火炮的大致样子,韩前楚一看,脑袋嗡的一声,赵极咪起眼睛看着韩前楚,问道:“韩爱卿可是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