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读书人_第二百四十章:针锋相对,国运真龙的真正威力,怀宁亲王登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章:针锋相对,国运真龙的真正威力,怀宁亲王登场 (第5/5页)

易将大魏文宫灭掉,而且还没有影响到大魏国运。

    理应当许清宵在大魏开创学派,从而自立门户,桃李满天下。

    现在的意思就是说,要么许清宵负责儒道,脱离朝政,要么就是继续把持朝政,但不能去管儒道,亦或者是说,可以管儒道,只是引狼入室,让王朝阳与他争斗。

    这就是怀宁亲王的心思。

    当真是进退两可,不管许清宵怎么选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很吃亏。

    可如若现在打的话,那就更加吃亏了。

    而且怀宁亲王这番话也有一些技巧,还是那些小手段。

    他口口声声称呼王朝阳为王亚圣,却称呼许清宵为平乱王。

    虽然都是尊称,可这个称呼一变,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

    给人感觉就是,王朝阳不管如何,他都是亚圣,是儒道圣人,一心一意想要传教天下,阻挡三年之后的动乱。

    而许清宵是大魏的王爷,时时刻刻都在提醒众人,许清宵是大魏的王,心思很多都放在大魏王朝,放在朝政上面去了。

    儒道这方面,许清宵只是有成就罢了,但传教这种东西,可能不太行,毕竟心思不在这里。

    这种言语的技巧,许清宵瞬间明白。

    “不可。”

    “大魏不需要新的圣人。”

    “尤其是来历不明的圣人。”

    一瞬间,女帝的声音响起,她直接拒绝了。

    这是女帝的回答,她直接帮许清宵拒绝了对方。

    大魏的确不需要新的圣人,有许清宵一人即可。

    可此话一说,王朝阳皱眉,不过他没有说话,怀宁亲王接着开口了。

    “陛下。”

    “臣明白陛下的意思,可有些话臣还是要说。”

    “浩然王朝之事过后,朱圣封印天下,但却只能封印三年,三年之后,会有什么动乱,谁能保证?”

    “大魏王朝如今蒸蒸日上,哪怕平乱王治国再好,能影响天下大势吗?能影响天地之力吗?”

    “三年之后,甚至两年之后,一年之后,天下妖魔四起,到处都是灾祸,如若大魏王朝,能在三年内,孕育出大量读书人。”

    “对大魏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好处,王亚圣救助天下苍生,而平乱王治理国家,一主一辅,五年之后,大魏王朝将有希望超越古今往来一切王朝。”

    “恳请陛下,三思而行,莫要因一时激动。”

    “臣这番话,没有任何私心,为的是天下苍生,为的是大魏苍生,也为的是我大魏国运。”

    “倘若陛下认为臣这番言论不妥,那请平乱王想出更好的办法。”

    “否则,在京都内大动干戈,引得生灵涂炭,这就是诸位想看到的吗?”

    “如若真是这般,那臣无话可说。”

    姜不愧是老的辣。

    怀宁亲王这一次,完完全全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

    他以天下苍生,大魏苍生为由,推崇王亚圣为儒道之首,在大魏内传教天下。

    同时也让许清宵继续把持朝政,看似好像一主一辅,可实际上许清宵在大魏王朝本身就是说一不二。

    完全没有给许清宵任何一点好处,反倒是削了许清宵的权力。

    在他口中,却成为了皆大欢喜的局势。

    而且以天下苍生为由,让人即便是有私心,也不能说出来。

    这一招,当真是狠啊。

    许清宵选择朝政,那么王朝阳接管大魏儒道,白白摘了桃子。

    如果许清宵选择儒道,那更好,各地藩王直接开始夺权。

    这两个选择,许清宵必须要选出一样来。

    当然许清宵也可以选择儒道,从而明面上放弃朝政,暗中处理国家大事。

    可问题是,偷偷摸摸做一点事情,可能发现不了。

    真要做些大事,逃得过这些法眼?

    到时候拿出去一宣传一渲染,明明许清宵是在为大魏做事,却被扣上一个不守诚信之罪。

    然后各种阴阳怪气之言。

    什么,这就是圣人之道?

    什么,这就是君子之道?

    儒道成圣之后,道德极其重要,这算是对儒道的限制。

    真要拿这个来抨击你,天地也会认可。

    总不可能,说了一大堆道理,自己做不到,必须让别人做到?

    “平乱王,不知您是如何考虑的?”

    怀宁亲王开口。

    他看着许清宵,如此问道。

    而天地文宫内。

    王朝阳淡然一笑,他很温和,因为这个抉择,不管选择什么,对他来说影响都不大。

    实在不行,就不入驻大魏了。

    可能分化许清宵的权力,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尤其是,这样做可以报复许清宵。

    这一刻。

    所有人望着许清宵,等待许清宵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