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第1/2页)
这就突出了一个官员本身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基本上能在三省六部当中处在高位的,他们本身那都是有着强大实力的。 而这当中就包括武官也在其中。 非战时期,武将的调动也很频繁。 负责训练的,参与基建的,他们谁都不会在各自的岗位上待太久。 而一旦到了战时,那就是枢密院启动之时。 这个枢密院是在战时才会存在的,而枢密院的成员,一旦战争开启,那也是从三省六部调的。 这其中还规定,战争时候入枢密院的成员,七成的武官,三成的文官。 这是为了制定方针,但一旦大方针确定,将领出兵,在外面将领并不受文官辖制。 将领拥有最高指挥权,但是也配备随军的文官。 这种文官称为督军。 若有他看不惯或者觉得不对的地方,那他也可上奏折,奏折会直接进入枢密院。 枢密院里面的成员在做某些重大决定的时候,那是少数服从多数。 因为战争时期启动的枢密院人数也是在九人。 而皇帝,满足某些条件的情况之下,皇帝拥有一票否决权。 之所以说是满足某些条件的情况下,那是因为这并不是他随随便便就可以否决的,他要否决那也得讲得出让人信服的理由来。 这样的一种制度其实在各方面比较限制了皇帝的最高权威,但林朔他偏偏就这么做了。 所以一开始这样的制度出来的时候,那些文武百官都不敢置信,但偏偏这三年时间下来,这制度除了修改一些细节方面之外,律法变得更加完善之外,并没有其他的大改动。 绝大部分的军权依然是在皇帝手中的。 但是皇帝也不能无脑的使用军权,因为圣旨下发需要三省的共同盖章。 否则下发的圣旨,底下的人有权力不听。 不过因为林朔是开国皇帝,再加上对方现在威势赫赫,但凡是他想做的事情,那还真没有遇到过阻挠。 如今的大夏朝,自然也是越变越好。 没有被杀掉的那些世家现在也没能成气候,因为无数的寒门子弟上来了。 林朔的有些想法让他们根本不能理解,对方不恋权,对于那些普通的平民百姓,朝廷更是花了大力气让他们识字,教授他们做人的道理,而这种做人的道理并非是将他们变成愚民,反而看到他们的思想。 任何一个皇帝都不敢这么干,因为这太容易养出来一群刁民。 可偏偏林朔他就是这么做了,并且效果居然出奇的好。 因为现在各地的老百姓对他更加的信服。 但凡是朝廷出来的政策,就没有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