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页  (第1/2页)
    莫丞揉了揉他的脑袋问道。    “好啊好啊,不仅下饭,还能吃面。”    肖乐没有意见。    只挑了两根嫩笋,剩下的就烧着凉拌,肖乐跟着莫丞去灶房做饭了,罗名修做完题时,正好吃饭。    “香!”    “这山里的笋子,就是比在城里得到的好吃。”    “那是肯定的,不过你们是在那片山农的?”    刘业北问道。    “大山沟那边,队长不是说开出来,等秋天的时候种蚕豆吗?好些人都去挖笋子了。”    吴知青回着。    “那咱们下午再去弄点回来,晒干冬天吃也行,做成泡笋也不错。”    “成。”    到底没有全体发出,罗名修和肖乐还有刘业北一块儿去的,莫丞在家做凳子。    这家里的凳子开裂了,只能做柴火,正好吴知青拖了几根竹子回来,就坐竹凳子。    凉快又轻巧,反正夏天就快到了。    到了大山沟后,发现村里好些人都来了,罗名修拉着肖乐,示意他往东边看。    “那个老人,就是唐爷爷。”    肖乐惊讶地打量了对方几下,“这么大把年纪了,还来挖笋子?”    “不止呢,那边的婆婆,就是唐奶奶。”    罗名修又示意他往右手边看去。    好家伙,灵活得不像个老人,还从旁边婶子的背篓里顺走了一根嫩笋。    那婶子脸皮薄,没和她过多理论,提着锄头和背篓便去了另外一边。    “名修,你们过这边来!”    刘业北找到好竹窝,冲他们喊道。    “干活儿干活儿,”肖乐乐滋滋地奔过去。    挖好笋子后也没有直接回知青所,而是先去小河边清洗干净,只带嫩笋回家,外壳不要了。    小路上走过的村民们,见他们三这么讲究,还在那调侃呢。    “小知青们!这笋壳晒干了可以做引火柴的,可别浪费了。”    “是啊,拿回去晒干,冬天的时候便利得很呢。”    肖乐年纪最小,也最喜欢和村民开玩笑,闻言应下,把剥下来的竹笋壳全叠放在一块儿,待会儿好拿些。    “哟哟,肖小知青也太听话了些。”    “说人家做什么,瞧瞧肖知青脸都红了。”    “长得可真俊啊。”    “是啊是啊。”    听着旁人的赞叹声,刘业北对肖乐说,“我们知青所的新门面,可不得好看些。”    “明明罗哥才是,我还嫩呢,不做门面。”    肖乐用野草把竹壳捆上,提着就跟上他们。    “我不想做门面,压力大,”罗名修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