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页  (第1/2页)
    狭义上仅指公民的姓氏和名字。    在中国古代,名、字分开使用,今合称名字,则指姓名或名。    关于孩子的名字,自怀孕以来,席先生和席夫人从未讨论过,直到那天席夫人无意看到一本关于名字的书,便问席先生:“孩子的名字我们是不是该讨论一下了?”    “现在?”席先生不太确定的问,“不应该在孩子出生三个月后才命名吗?”    席夫人困惑:“为什么是三个月后?”    “取名在孩子出生三个月后,取字在冠礼和笄礼之时。”席先生解释。    后来席先生解释,席是他的姓,单是他的名,钰是他的字。    那个时候席夫人已经了解到席先生之前对取名的解释其实发生在上古时期,于是席夫人告诉席先生:“可是孩子出生后的一个月内我们要去办理出生证明。”    席先生一脸茫然的反问:“所以呢?”    “所以孩子的姓名必须在出生后的一个月内取出来。”    “席周。”席先生几乎不假思索,应该说几乎接着席夫人的话尾脱口而出。    好久好久之后,席夫人问过席先生:“你明明都想好名字了,为什么从来不说呢?”    “没想好。”席先生说,“只是你提到一个月内必须取名的时候,我的脑海突然跳出你的名字来。”    “我的名字?”    “周南。”    是时间的关系吗?    还是习惯的关系?    她几乎快要忘记自己姓周了。    “所以席周的周是取自于周南的周吗?”    “不是。”    “嗯?”    席先生笑:“只是在我的目光接触到周南两个字的时候,入眼的还有你的寸照。这个周,指的是——昶煦。”    从来没想过会是这么浪漫和美丽的解释。    自席周出生后。    席先生对席周小朋友的称呼从周周到阿周,然后是席周。    那日,席周小朋友又把颜料打翻了,满房子乱窜,一片狼藉、不堪入目这些成语都不足以形容。    席先生站在无法立足的书房门前,沉着脸喊道:“席周!”    躲在沙发后的席周小朋友浑身一抖,不敢现身。    “如果你主动投案,我就从轻处理,不然……”    席先生的话还没说完,席周小朋友就已经伏案自首了。    于是乎,收吧回到家的席夫人就看见了这样一幕——    客厅一大一小蹲着,人手一块抹布,一人擦一块瓷砖,席周小朋友边擦边耳提命面。    “错没错?”    “错了。”    “还敢不敢了?”    “不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