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页 (第2/2页)
秋腿伤渐愈,普通行走无碍。这日,青年主动提起去镇上走走。 一大一小牵着手下山,一路上,经过的人家院里都烟气滚滚,原来每家每户门口都摆着几个草扎着的人偶,一家老小就跪在地上,一边点燃人偶,一边口中振振有词,默念着什么。 院子外有栅栏围着,以小孩身高看不见,商应秋抱高他,让他坐在手臂上往里看。 郁衍好奇地问:“他们在做什么?” 商应秋说临近年关,今天是当地人称为“送旧”的节日,按照习俗,大家会放自己一根头发进人偶里,就代表去年一整年的霉运,种种不好的事情也会跟着这个人偶一起烧掉。 商应秋想起什么似的,问:“入乡随俗,暮春若喜欢,哥哥等会也陪你试试?” 郁衍看了会,想了想,说不用了。 “嗯?”商应秋挑眉。 倒不是不信,而是郁衍觉得不好的过去,也是过去……要是没有过去,不就没有现在的他们么? 如果现在是值得的,未来又可期,过去怎么样,受过了什么罪,也不需要过多计较的。 也许,正是经历了种种,才能有今天的相逢。 当小孩有轻松的时候,但大部分时候还是难捱。 因为要学习,没错,就是学习。 所以前日他忍无可忍,干脆去镇上雇了个嬷嬷,假装是奉命令来接自己走,自己救自己于水火之中。 分别时,青年充满歉意的表示此次来的突然,小同窗托带的课本并没带在身上。 郁衍正庆幸不已,想说不要紧,商应秋居然变戏法似的搬出一摞书! 没带不怕,有什么比记在脑海里更保险的呢。 “如今哥哥已把书全部默写了出来,因为有些多,所以费了些时日,好在昨晚全部弄好了,你回隔壁镇,也要继续勤勉学习,下次哥哥会检查的。” 郁衍抱着这堆书,举步蹒跚的回了九荒山。 钱长老听说尊主回来了,抓紧时间来访,老生常谈的关心起关于墙脚挖到何处,啥时候可以水到渠成的问题。 “老夫已与魔盟几大门派通了信,我们许了承诺,有几门已答应暗中支援咋们,至于其他几门则还要观望,尊主,不知那高手何时愿意来咋们这?我们手头如多一虎将,也多一份去议价的筹码啊。” 郁衍在没完全确定干儿子立场前,是不敢贸然把人往这儿带的,否则两头不讨好,才是真正的竹篮打水一场空。 钱长老不知内情,只当是高人还在矜持,不想那么快对外表明身份。 “是不能太急,可也不能不急啊,尊主您就把人晾在那,恐怕不妥羽曦读佳吧?万一人家不告而别就走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