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页 (第1/2页)
仕林如此,民间更是如此。 楚韶曜五年前在边境大破魏狗,已经在晋国百姓心中埋下军神种子。此次他又率兵解了京畿之围镇压安盛侯府叛乱,在民间声望达到顶峰。更别提还有消息称楚韶曜已经研制出了治疫药方,百姓们如今全都指着药方救命,哪里会再去诋毁煜王声誉,估计他们甚至巴不得煜王上位,就连玄慈那个始终暧昧不清的老东西,也开始朝楚韶曜方向摇摆。 如是种种,若楚韶曜真有心夺位,他们如何防得住。 更别提最关键的,楚韶曜手握重兵。 他们竟不知,楚韶曜这些年明明身在京城,却悄悄在江湖私蓄起这样庞大的一支劲旅。还有那些陛下未曾收拢的边疆军队,竟然也悄悄朝楚韶曜投了诚。 说楚韶曜没有半点谋逆之心,谁信。 可若说楚韶曜当真想要夺取皇位,他又何必隐忍蛰伏这么些年,又何必去平定宫变叛乱。 想不通。 被反复琢磨的楚韶曜,正身处大狱。 等待问斩的安盛侯夫人指明要见赵若歆。楚韶曜应允,放心不下,亲身陪同。 安盛侯陈明维夫妇是京中有名的模范夫妻,安盛侯除了夫人以外,后院就只有两个小妾,还是他做世子时期,侯府老夫人替他安排的通房丫头。偌大安盛侯府,就只有世子陈钦舟一个独苗苗,再无其他惹人心烦的庶子庶女。整个京畿贵府圈,谁不钦羡一句陈侯夫人命好有手段。 “陈世母。”赵若歆行了一礼。 “赵姑娘唤我一声崔姨吧,我本家姓崔。”陈侯夫人说。 “崔姨母。”赵若歆点头。 “我就不绕弯子耽误赵姑娘的时间了,就直奔主题吧。”陈侯夫人说,“赵姑娘,此次我请你来,是想拜托你看在我和你母亲故交,看在我替你唱及笄祝词的份上,去向煜王求求情,让他放过舟儿。” 自古谋逆都会株连九族满门抄斩,陈钦舟受了父母牵连,也被按律投入了大狱等待问斩。 赵若歆同样不忍看着陈钦舟赴死,但她认知清晰:“陈世子在宫变中及时赶来营救圣驾和劝阻谋逆,功过相抵定然罪不至死。煜王爷明察秋毫处事客观,也定不会私下为难陈世子。” “明察秋毫处事客观。”陈侯夫人苦笑,“也就从你嘴里才能听到真心夸赞他的话,世人都称煜王睚眦必报。我知舟儿或许罪不至死,却也不愿他小小年纪就因父母牵连而没了前途。按大晋律,他死罪能免活罪难逃,流放三千里是轻的,只怕一辈子他都不能再从军或是入仕途,子孙后代也不能够再参加科举,只能永远沦为贱籍。当母亲的,实在不忍心他受这般大苦,还望赵姑娘能替他多多朝煜王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