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页  (第2/2页)
地方,背靠墙壁站着。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惊呼以及被压低的嬉笑声,只听见四道重叠在一起的声音整齐地说出了:“大家好。我们是沙利叶。”    ·    为了避免被发现,向诗决定克制自己,不去在意场内的情形,而是靠耳朵来分辨信息。    签售会的流程,是先介绍新专辑,然后抽取交上去的粉丝提问,现场回答。    “听说这次的词曲都是由J一个人完成的。那么首先,能不能请你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些曲子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被创作出来的?”    他们离得并不远:从付晶所在的位置,越过一排排拥挤的人群,到达场地的边缘,再小幅度地拐个弯。若是换做平时,可能不用走几步路就能到达,然而此刻,向诗却必须背过身去,留在原地——他蓦地产生了一种恍若隔世的不真实感。    “这张专辑其实在我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写了。出于各种原因,当时写的很多歌没办法用,就这么陆陆续续地攒了下来。因为一直放着可惜,于是萌生了重新制作的想法。收录进CD里的曲子,是从三十多首旧demo里挑出来的。”    或许是长期从事声音相关工作的缘故,他的发音吐字十分清晰,讲话的速度同样控制得恰到好处,听起来格外舒服。    主持人继续问道:“那和过去相比,创作的心态有发生改变吗?”    向诗听见他轻轻吸了吸鼻子,麦克的收音效果特别好,连每次开口前微弱的吸气声也能被一并捕捉。    “当然有。以前年纪小,想法缺乏深度,只知道一味地宣泄情绪,作曲通常不会考虑太久,基本是凭着感觉,一气呵成。现在能看到的东西变多了,所以会相应地去思考更复杂的事情,会对自己有所要求。”    “这个我能证明。他写起歌来不是一般地慢。”    “你可闭嘴吧。”    “切。”    在一片掺杂着“好可爱”的嘤嘤声中,他看见站在门口的女生们止不住地露出了笑容。刚才说话的,除了付晶以外还有两个人,向诗能听出来其中一人是沙利叶的鼓手,剩下的另一个猜不出是谁。    “我们来抽取粉丝提问。”    纸条都是当场随机抽的。被读到的提问内容,有三分之一围绕着音乐,其余要么是针对成员个人的,要么是来倾诉烦恼求意见的。    “下一个问题:新专辑的曲目表安排得很有意思,请问这样的设置是有什么含义在吗?”    听到这句话的同时,向诗不自觉挺直了背脊——这是他写的。翻出购物袋里的CD,他重新看了遍塑料壳背面的曲目表。    TrackList    ①早安    --